博览会
Art Basel Hong Kong
2023
沈心怡
第一把椅子
艺术探新
展位3D37
日期_ 2023年3月21至25日
地点_ 香港会展中心
2023
沈心怡
第一把椅子
艺术探新
展位3D37
日期_ 2023年3月21至25日
地点_ 香港会展中心
Gallery Vacancy很荣幸地宣布于2023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艺术探新(Discoveries)单元呈现沈心怡的个人项目“第一把椅子”。这次展览的标题灵感来源于管弦乐队中首席位置的特指名词,在此也指向了孩童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如厕训练(potty training)阶段。这一特殊的生活经验作为个体社会化的早期里程碑之一,标志的是自然人为了适应社会规则和等级制度,违背天性本能,接受规训与被文明化的进程。身体本身与生存的基本需求在这里被强调了,引出的是个体意愿与制度化体系之间对立却同调的共存关系。沈心怡的雕塑和装置作品以一种神秘的方式构建了一个接壤现实却又怪诞荒谬的奇幻世界,映射的是暗藏在当代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下的不稳定性和不协调性。
在这次展览中,沈心怡的雕塑装置作品借用了现代游艺设施和古典家具椅的外观形式,试图探究狂欢性(carnivalesque)如何介入维持于阶级权力结构与乌托邦式的个人自由之间的平衡。现代游乐园这一概念最早引入自1946年,如今已发展成为大众娱乐与娱乐至上主义的一个象征。在保证游客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这些设施的设计理念为引发极端刺激、唤醒可控恐惧的目的而服务。这些主题乐园所提供的狂欢式体验为其参与者打开了一扇逃离日复一日现实生活的窗口,日常秩序与权力结构在这特定的环境设定中被消解了,个体被鼓励打破自身的通常行为模式,化身化狂欢状态下的新自我,通过越界行为去挑战个人的生理和精神极限。 《六种非自然必要的东西》(2023)系列作品借用了立体摄影术(stereoscopic photography)的概念——作为维多利亚时期一度盛行的3D摄影热潮,这个技术试图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以用来向大众展示艺术品或是受时代条件所限无法抵达的地标风景。作品中的图像参照看似为自然形成的山峦景观,实际来源于人工搭建设计的游乐园过山车布景,其上堆积散布了游客搭乘时掉落或扔下的发圈和其他随身物件。这些随处可见的平常物品在这个脱离生活场景的特殊设定下创造出了一种超越现实日常的荒谬感。将这些常常被忽视的小物件遗落在游艺布景上的行为本身最初是随机、非自主的,仅仅是因为受到设施运行时重力和速度的影响,如今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狂欢背景下的许愿仪式——乘客将游乐园商业化设计下的假山怪石视为可以带来好运的许愿池,投掷行为也由此从巧合转变为自发仪式中的环节,随着参与者的增多,渐渐演变为都市传说的一部分。沈心怡幽默地以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套圈游戏重新定义这些奇异图像的边界,游戏中的柱状结构被替换重置为一系列看似无联系的怪诞物品。掷环游戏由此从孩童间流行的娱乐方式转化为惩罚性的陷阱,游戏性的诱惑和对于赢得渴望奖品的兴奋被与肉体相联的感官痛苦所取代,唤醒了观者对于被穿透和被迫展示的恐惧。 快感与痛苦之间的微妙博弈在《第一把椅子》(2023)中被进一步强调了——一把木制的复古婴儿车悬停于过山车式木制结构的高坡上。过山车的设计初衷旨在以最直接、性价比最高的方式激发身体所渴望的外部刺激。同时,这种刺激不止来自于乘坐行为本身,作为最常见的大型游乐设施之一,过山车穿梭于园区之间的呼啸也可被视为一场表演,成为大众娱乐的一部分。从观看者的角度,有关失重与速度的身体体验通过视觉和听觉达成了联觉互通。公众对于刺激的追求与乘坐者的切身经历纠缠揉作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游乐行为变成了一场游街示众。这件作品中同时暗藏着诡谲与暴力,沈心怡试图以视觉符号的组合对话,黑色趣味地重新演绎邪典电影《坏种》(1956)中的经典场景:剧中的主人公,一位看似天真无邪的儿童连环杀手在罪情败露后,被恐吓送上专为孩童设计的电椅并处于极刑。婴儿用品所代表的纯真与呵护,臭名昭著的杀人刑具的所带来的威慑,与过山车极端工程设计下的出体体验同步回荡。《第一把椅子》(2023)意在唤醒个体在使用椅子这一日常必需工具时各种矛盾而又复合的身体记忆,不仅限于其原本功能性的休歇,有时更是滑稽、过度,甚至于被神化、被巴洛克式的烘托塑造:置于高耸木坡的婴儿车在艺术家的巧妙安排下变成了一个王座,这一赋权的过程将其抬高至人群之上,更指向了个人与生俱来的内在渴望——想要感受、渴求控制自我。 在《落锤塔》(2023)中,沈心怡将复古标本展示台的结构放大结合与坠落塔的形式,其中供搭乘的座椅被替换为一排悬挂其上的祈祷跪凳。艺术家以一种诙谐的方式模糊了自我放纵与自我惩罚之间的界限。容器本身的功能性结构被置换为一具细长的人体脊柱模型,脊骨的排列陈设与坠落塔阶梯式的失重刺激相呼应。规训械具的惩罚性特质与其伴生的感官情色性形成了一个悖论的漩涡,揭示的是在极端情况下,肉体的受限在反作用下催化了精神桎梏的松动,从而达到不被时间、空间与自我所限制的自由,促成了超脱的发生。在某种层面上,它整合了内在的统一性——如何脱离凡俗的衰变而存在,又如何去探索物理存在之外的不可知。狂欢性在此将个体转变为化身,旨在逃离主流传统,并与之相背而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