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丹尼・索伯
陌生人
展期_ 2025年1月11日至3月1日
开幕_ 2025年1月11日下午4至7时
开幕_ 2025年1月11日下午4至7时
Gallery Vacancy荣幸地宣布将呈现艺术家丹尼・索伯在上海的首次个展“陌生人”,展期为2025年1月11日至3月1日。
她停下现在正在做的事,望向窗外。楼下那些散布在公园中的人,面目模糊,偶尔擦肩而过或在彼此身旁停留。她把脸颊贴在玻璃上,用眼睛描绘他们的一举一动。看得越久,在脑中越是清晰地浮现出了他们的脸庞,性格,身份,甚至是房间的样子……然后,她发现自己正面临一个选择:要么保持距离,从远处观看这邻里景象,要么深入其中,去幻想。如果选择前者,她将成为一名疏离的观众,仅仅是安静的观看;若是选择后者,她则会接近每一个人物,顺从内心的冲动去分辨和解读。 以上描述的是我小时候不想练琴,选择发呆时的情景,而每当我看到丹尼・索伯的画,这段大概非常普遍的经历便会被唤起。索伯使用的图像几乎全部来源于互联网。当他把这些漂浮着的,碎屑般的图片从各种犄角旮旯中“挖掘”出来时,大部分的原始来源早已无法追溯– 一个图片的链接可能会带你到一个不相关的视频,或者是另一个完全打不开的网站。这些图像被孤立出来,以独立于其“前世”的方式,仅仅作为图像存在;而也正是当它们像这样仅仅作为图像而存在时,独属于图像的魔力才能被解放出来。这些图像的目的不是传递知识,而是唤起我们的想象。比如某个在厨房晃动的影子,或是某件碎花裙摆的一角,一旦被我们的想象力触碰,便突然变得不安定起来。当我们开始想象,得出结论便显得不再那么重要,我们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探索一种可能性,即“辩证性的瞬间……它不在于掌握图像,而在于让自己被图像掌握:因此在于放弃对它的知识”,正如乔治.迪迪-于贝尔曼(Georges Didi-Huberman)在《直面图像》中所描述的那样。 索伯对传统绘画喜欢强调的画面层次和结构没什么兴趣。他对画布上的每一寸都一视同仁,每一笔都投入了同样的强度和关注,因为他所画的都只是被他“看见”了的,就像透过窗户向外望一样。而这观察者能够顾着被发现的风险,如此从容地继续窥探,全因窗户将室内外相隔开了。尽管窗户使内部和外部的世界看似相互独立,但它并不是什么无法穿透的屏障——阳光依旧会照射进来,将我们也一并纳入它的怀抱。此时此刻,阳光也正穿过画廊的大窗户,洒在索伯的画作上。索伯说,绘画不应该直接给出答案;它们应随光线的转变,你此刻的心情以及时间的推移而灵活应对,变化无穷尽。 文/樊可然 丹尼・索伯,1992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现生活、工作于纽约布鲁克林。他于2015年获得布朗大学视觉艺术与神经科学的学士学位。索伯的艺术实践结合了数字和传统技术,探索视觉暂留和记忆的主题。他利用电影、摄影以及搜索引擎Yandex的反向图像搜索功能,获取并收集漂浮于数字世界中的图像碎片,再透过油画的方式诠释这些几乎不可追溯的信息。受黑特・史德耶尔(Hito Steyerl)《弱影像无罪》概念,以及埃伯哈德・哈夫科斯特(Eberhard Havekost)作品中极简的形象构造为启发,索伯示意透过传统的油画媒介去勾勒出身处于静态与虚幻之间的互联网图像,朦胧的画面定格在永恒的时刻,供观众投射自己的思考。 近期个展包括:“陌生人”,Gallery Vacancy,上海,2025;“Just a window. In”,Fortnight Institute,纽约,2023。群展包括:“Artifice”,Sitting Room Gallery,纽约,2024;“HOPE BITES”,SHRINE,纽约,2024;“The Blue Hour”,Union Pacific,伦敦,2024;“Now That’s What I Call Devotion!”,Outlet Projects,纽约,2023;“Paintings of Common Objects”,Fortnight Institute,纽约,2023;“Ultra Light Beams”,Mount Analogue Gallery,西雅图,20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