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亨利・柯桥德
鱼之乐
展期_ 2024年11月8日至12月21日
开幕_ 2024年11月8日下午4至7时
开幕_ 2024年11月8日下午4至7时
Gallery Vacancy荣幸地举办艺术家亨利・柯桥德于上海首次个展“鱼之乐”,展期2024年11月8日至12月21日。本次展览将呈现柯桥德十六幅全新创作的画作,它们的灵感来自艺术家近期于希腊帕克西岛的驻留经历及感悟,作品以讨海人为主题:从他们与大海紧密交织的生活方式,到他们的祖先信仰和海洋神话。这些创作不仅展示了大海的莫测多变,还深刻揭示了我们与大海的动态关系;而守护着这层关系的族群却往往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鱼之乐”展现了柯桥德不断变化发展的绘画语汇,以粗粝而摇摆的笔触与油画棒浓郁稠密的色彩相融合,使整个叙事画面既富有生命力,又充满亲和感。他的作品将绘画中的线绘和涂绘巧妙结合,凸显绘画内含的即时性和通俗化的表现力。伴随着灵动的绘画技法,这些讨论人类与非人类题材的画作体现出艺术家对具象表现的持续钻研和兴趣。 本次展览中,柯桥德细致地将他近期在帕克西岛海边的生活和他在悉尼海岸的童年回忆相连,在那里他了解了海上生活的方方面面:捕鱼、行船、游泳、冲浪,并且第一次将大海视为灵感之源 。展览标题糅合了“水”与“乐”,隐喻海洋生活的双重性:游戏与劳作并存,既充满坚韧勇敢的英雄主义精神,又时时面临着一场场风雨飘摇的“豪赌”,最终的结果不成功、便成仁,若不能迎来胜利的荣耀,便会遭遇惨烈的海难。正如J.M.W透纳在蒸汽时代通过海景画所传递出的感官体验,柯桥德的绘画生动地展现了在当代视角下,大海依然“多变”、“狂野”、“无常”。 在艺术家表现海难的作品《慈爱》(2024)中,海水的形而上特性融汇成统一的视觉表达,汹涌的白浪翻腾着海面,威胁着人类和非人类的一切,令渺小的人类陷入狂乱。柯桥德以笔触迅捷的纹理线条凸显骇浪惊涛;同时以阴沉的绿和深邃的蓝形成明暗对比,表现人们挣扎求生的绝望。在《帕克西岛的热情》(2024)等其他作品中,柯桥德笔下的大海则像是一名冷漠的见证者,冷眼旁观两艘拖网渔船撞向黑色岩石的惨剧。大海目睹人们因恐惧而咒骂,疯狂地抓向船只残骸,断裂的木条、残破的木板与遇难人员的尸体一同漂浮在海面上。这种强烈而彻底的毁灭感,正呼应了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的名言:“大海从未善待人类”。 但柯桥德也提醒人们,大海有其优雅与仁慈的一面。艺术家从人类中心视角出发,展示了海上的生活:海员的皮肤被落日余晖映红,孩子们在海边嬉戏,渔民捧着新鲜渔获,这些画面都洋溢着某种奇特的浪漫感。有时,这些叙事线索中穿插着更深沉、古老的弦外之音。在《咸蛋风暴》(2024)中,被视为催情美食的牡蛎肉化作一颗颗光滑粉嫩的婴儿头颅,使得食用牡蛎显得格外扭曲、令人不适。而《万箭穿心》(2024)中,渔夫因对一个水生形象的痴迷,最终葬身大海。 柯桥德对神话形象的当代描绘游离于二元身份模式之间:它既是女人、情人,又是一条鱼。每件作品中对海妖的表现形态各不相同,但都旨在颠覆我们对“人类”的理解。有时,这些海妖几乎完全是鱼的形象,如《帕克西岛的激情》(2024)中带有人类后臀的海豹;有时,它们又化身为拜占庭风格的海妖,就如作品《妈妈不在乎》(2024)中孩子们正在奋力抢救的一只尾巴长着双足的不明生物。柯桥德将海妖作为熟稔与未知二元对立之象征,更是暗示了自身在海上人群中格格不入的感受。 海洋的不可知性不仅在于它的广阔,还在于它的深邃。展览的最后,艺术家通过描绘水下世界的寓言完成了这场海洋之旅。作品《外星物》(2024)和《再会》(2024)中,存活于深海处的生物与非生物静静地躺在它们的栖息之地,远离现代世界的喧嚣,成为时间的遗迹。通过他的海洋叙事,柯桥德鼓励我们超越身体的感知,像帕克西岛民一样,珍惜与大自然共存的神话、美与情感纽带。 |
|